9月23日晚,中国大连首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海洋城市文化摄影周开幕式在星海广场精彩绽放,其中的无人机表演环节更是瞬间引爆了“两微”平台,一时间无人机在夜空中组成的各类图案以多角度得以高密度传播。用无人机表演来诠释文化符号,这样的创意从何而来?让我们走进最早提出这一创意的一位61岁的“冒险者”——何继青。

三个原则

近三个月前,何继青接起了一个电话,电话那头的是广州悠派振运整合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负责人,对方说明了缘由,电话中的何继青没说太多,在接受对方邀请的同时只提出了一个要求——第二天马上开创意会。

为谁创意?那次会议的主题就是,如何将中国大连国际摄影周开幕式搞好。彼时,何继青提出了三个原则——“两不”和“一要”:不乏味和不走过场,要有影响力。

何继青何许人也?他是大名鼎鼎的剧作家,曾获得过全国五个一工程奖、金鹰奖、飞天奖、八一文艺奖、解放军金星奖等多项大奖;他是大型晚会的策划人,曾担任2000年央视春晚的总策划和总撰稿。也曾担任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庆典和文化活动部部长。对于这次临危受命,策划与创意这次中国大连国际摄影周的开幕式,何继青坦言,很兴奋,有信心,更有压力。

张达摄
张达摄

何继青的压力来自于创新和突破,他的兴奋也同样来源于此。熟悉他的人都知道,何继青从来都是一个生活中的“冒险者”。

三个第一

1976年那会儿,何继青是陆军54军162师侦察连的一名战士,三年后他赴中越边境参战,作战中手部负伤。在军营中,何继青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,并逐渐成为读者和市场的宠儿,28年的军旅生涯,何继青过得风风火火。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已经49岁的“老何”要一辈子扎根军营时,何继青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——转业!

正如专业后的行事原则一样,别人不愿意做的事,别人不敢担的责任,都让何继青充满期待,倍感兴奋。创意策划摄影周的开幕式,同样让何继青有了期待和兴奋,经过了几天思索和研判,何继青最终提出了“三个第一”,第一次用无人机表达文化符号,第一次用无人机和大型投影幕构成文化艺术的主要表现符号,第一次在海边使用无人机表演。

何继青大胆的创意策划获得认可的同时,却也收到了技术部门的反对,毕竟在海边搞开幕式,又要启用无人机编队表演,风险系数大,难度也的异常高。最终,广州悠派振运方面采纳了何继青的创意策划,不过也提出了相对保守的预案,而何继青则斩钉截铁地说:“在我的概念里,预案就是如何保证最佳方案在受到不可抗力影响时,如何尽可能完美地呈现,而不是保守的预案。”

很显然,这一回,何继青又“赌”对了。开幕式当天下午,大连海边风力达7级,晚上8点开幕时,风平浪静,月光如水。

开幕式当晚的现场,伴着投影幕上不断变化的画面,配以何继青撰写的无人机飞行表演旁白,无人机编队以各种画面构成图案和文字,现场高高举起的相机和手机闪烁的频率,是最好的成绩单。何继青一再强调,这次开幕式中的无人机表演,并非是在深圳、西安和广州曾出现的无人机编队飞行,而是用无人机这一载体来表达文化符号,以“海上生明月”、“放飞中国梦”和“旭日出东方”三个章节为其赋予灵魂,注入文化,最终产生艺术。

张达摄
张达摄
常江摄
常江摄

三个印象

何继青说,23日的夜晚,他睡得很香。那天夜里,何继青回想了上世纪90年代与这座海滨城市的初次结缘,2010年前后他又曾因工作关系频繁往来于广州和大连,谈及对大连的印象,他将其形容为“非常强烈而美好的三个印象”,他说:“大连是近现代崛起的非常重要的工业城市,是非常美丽的海滨城市,又是非常有进取心的时尚城市。特别是这次摄影周的开幕式,我能明显感觉到这座城市有着强烈开放的欲望,又有不顾一切追求创新的勇气。”

近几年,何继青似乎总是与水结缘,他在2016年打造了珠江上唯一的“红船”,被誉为流动的水上剧场。在那艘船上,何继青大胆使用了全息投影、新媒体、机械臂、新材质的影像技术,实现了“真人-影像”的无缝对接与蓄势互动,也使得角色的情感表达更为细腻。何继青说,如果大连有需要,他会随着“乘船而来”,继续为这座可爱的城市带来完全不同的新创意。

“我爱大连,大连爱我。”就像开幕式中无人机在空中抒写的那样,互动与融合的力量无穷大。

大观新闻记者 薛峰